文库 考研文档 法硕

2009年法硕(非法学)基础课真题.pdf

试题试卷 PDF   6页   下载3076   2024-03-13   浏览34509   收藏5312   点赞4852   评分-   20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剩余5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第 1页 共 6页 20 09 年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 基础 真题 刑法学 一 、 单项选择题 (1 一 _20 小题 , 每小题 1 分 。 共 20 分 。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 只有一项是符合试 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 1.下列犯罪中,应当认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是( )。 A.甲乘坐外国轮船从中国港口出发,当行至公海时实施犯罪 B.乙乘坐外国轮船前往中国,在公海上失手致中国公民落水而亡 C.丙乘坐外国轮船前往中国,在公海上与同行的旅客斗殴,致其重伤,该旅客被送人中国医院后经抢救 无效死亡 D.丁在其本国境内打猎,致正在该国旅游的中国公民死亡 2.《刑法》第 13 条 规 定 :“…… 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 该 “ 但书 ” 规定的目 的主要在于 ( )。 A.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免予刑罚处罚 B.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予以非刑罚处罚 C.给予司法机关确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自由裁量权 D.避免轻微的违法行为犯罪化 3.下列关于犯罪客体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犯罪同类客体是建立刑法分则体系的主要依据 B.犯罪直接客体就是犯罪行为直接指向的 人或物 C.犯罪直接客体是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 D.一个犯罪可以同时侵犯数个直接客体 4.下列犯罪行为中,属于纯正不作为犯的是 ( ): A.甲过失致陈某重伤后拒不送医,致其死亡 B.乙对严重残疾的儿子拒绝抚养,致其冻 饿身亡 C.丙对自己负责维修的锅炉不维修,致锅炉爆炸 D.丁过失引起火险后,不予扑灭,酿成火 灾 5.在抢劫犯罪中,犯罪时间 ( )。 A.是抢劫罪的必要要件 B.是抢劫罪的选择要件 C.是抢劫罪的加重情节 D.与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无关 6.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 A.法律明文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才能成为单位犯罪 B.单位犯罪中的单位不包括几个自然人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C.高等院校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D.对单位犯罪的两罚制是既处罚单位又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 7.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区别的关键在于行为人 ( )。 A.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不同 B.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因素不同 C.对危害结果发生是否积极追求 D.对危害结果发生是否知情 8.甲在教育自己的小孩时 ,因方法粗暴致其重伤 。甲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甲的这种认识属于 ( )。 A.对象认识错误 B.法律认识错误 C.因果关系认识错误 D.手段认识错误 9.下列关于紧急避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紧急避险的前提条件是出现了不法侵害以外的危险 B.紧急避险必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 C.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可以小于或者等于所保护的利益 D.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主体范围一致 10 .下列关于犯罪既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对犯罪既遂,按照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处罚 第 2页 共 6页 B.犯罪既遂的法律标准是行为人的行为具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C.行为人没有实现犯罪的预期目的.也可以成立犯罪既遂 D.只要出现犯罪结果就构成犯罪既遂 11 .下列行为中,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的是 ( )。 A.甲为劫财而将受害人骗到预定地点 B.乙为劫财而埋伏在阴暗处等候被害人出现 C.丙为劫财而在被害人饮料中投放麻醉药 D.丁为劫财而购买了一把匕首 12 .下列关于无期徒刑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对不满 16 周岁的人不得适用无期徒刑 B.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在判决执行以前的羁押不得折抵刑期 C.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不得适用假释 D.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10 年以上 13 .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预备犯罪过程中 B.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着手实行犯罪以后 C.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行为实行终了以前 D.出现了损害结果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14 。 甲 、 乙二人不约而同在同一商场内行窃 , 各自盗窃财物数额较大 。 下列对甲 、 乙二人行为的认定 , 正确 的是 ( )。 A.甲、乙二人是共同实行犯 B.甲、乙二人互为片面共犯 C.甲、乙二人互为间接正犯 D.甲、乙二人不构成盗窃罪共犯 15 .甲、乙二人共同盗窃一辆价值 20 万元的汽车销赃得款 6 万元,甲分得 5 万元,乙分得 l 万元。关 于此案,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 A.对甲、乙均应按照盗窃 20 万元处罚 B.对甲、乙均应按照盗窃 6 万元处罚 C.对甲按照盗窃 6 万元、乙按照盗窃 l 万元处罚 D.对甲按照盗窃 5 万元、乙按照盗窃 l 万元处 罚 16 . 甲教唆乙杀文某 , 并指使丙为乙提供枪支 , 乙 、 丙按甲的要求实施了相应的行为 。 甲 、 乙 、 丙的犯罪属 于 ( )。 A.必要共同犯罪 B.特殊共同犯罪 C.简单共同犯罪 D.复杂共同犯罪 17 .下列犯罪行为中,属于继续犯的是 ( )。 A.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当事人 5 万元后逃匿 B.乙非法剥夺武某人身自由 10 天 C.丙一夜之间盗窃同一住宅楼 3 户
2009年法硕(非法学)基础课真题.pdf
下载提示

分享传递价值

QQ
关注微信公众号
添加企业微信客服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