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考研文档 综合课

2011年312心理学真题 题解.pdf

试题试卷 PDF   15页   下载9029   2024-03-13   浏览98024   收藏4411   点赞8587   评分-   20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剩余14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丘脑是感觉神经重要的中转站,除嗅觉以外,所有输入信息都通过 丘脑传向大脑皮层。下丘脑,调节交感神经 和副交感神经的皮下中枢。海马,与记忆有关。桥脑,对睡眠具有调 节和控制的作用。本题为常识性知识,需要考生对各种生理器官的功能精确记忆。 2.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脑皮层及其机能。初级视觉区位于枕叶内,接受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视觉;初级听 觉区位于颗叶内,产生听觉;躯体感觉区位于顶叶内, 产生不同形式 的感觉;言语运动区位于额叶内,功能是发出 运动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本题为常识题,需考生熟记大脑皮层 各区的位置及其功能。考生在记 忆时,可边记,边在自己的大脑上指出相对应的脑区帮助记忆。 3.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听觉理论。位置理论包括行波理论和共鸣理论。共鸣理论认为基 底膜 的横纤维长短不同, 靠近耳蜗底部的纤维较短,靠近蜗顶的纤维较长。像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对 不同的声音产生共鸣。当声音频率高 时,短纤维发生共鸣;而当声音频率低时,长纤维发生共鸣。行波 理论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 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 逐渐增高。振动运行到基底膜的某 一 部位,振幅达到 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 随着外来声音频 率的不同,基底膜所在部位也不同。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 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从而实现了 对不同频率的分析。从两种位置理论来看,耳蜗对高频声波反应的 敏感区域都位千底部。本题为基础知识点、细节知识点,需 考生对听觉 的各个理论熟记,并对 听觉的各个 理论可 解释的声音范困熟练掌握。 4.[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感觉现象。由 一 种感觉引起另 一 种感觉的现 象,称作联觉。感觉适应:由于持续的刺激作 用于同一感受器而导致其感受性变化的现象。如,明适应、暗适 应。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 印象。感觉对比:不 同性质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相互作用使得感受性发生了变化。题中 “甜蜜的嗓 音 ”是由味觉引起听觉的现象, “温暖的色彩 ”是由温度觉引起视觉的现象,属于联觉现象。 5.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记忆信息的编码与提取。层次网络模型认为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每个概念具有 一 定的特征,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起来,构成 一个有层次 的语义网络系统。激活扩散模型 以语义联系或语 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这两个模型都是柯斯林提出的 概念结构的理论。逆行性遗忘是 一 种记忆障碍,即选 择性遗忘之前较近 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但对早年的事情仍保持良好记忆。编码特异性原理强调信息编码方 式与提取方式之间的匹配,若前后两者相 互 一致,则有助于信息的快速提取。如听课和考试在同 一 教室考试成绩 会更好。考生注意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的理论内容。 6.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长时记忆的遗忘。从艾宾浩斯记忆 遗忘曲线可以行出,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 过程最初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所以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初次记忆 一 小时之后 ,信息保持量仅为原始信息量 的 44.2 %, 所 以要在这段时间 内 对材料进行复习来减缓遗忘 。 本题为基础题 ,需考生熟悉艾宾浩斯 的遗忘 曲线 , 对遗忘曲 线上的几个关键数字要记住。 7.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想象的功能。想象是对头脑中巳有的表象 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有四大 功能: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其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如建筑师通过绘画的图纸,预想大 楼建起的样子;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如书中描述王熙风的形象是柳叶眉、三角眼,通过想象可以更加丰 富人物形象;想象还具有代替作用,如,幼儿在游戏中把凳子当汽车开,题中 体现出的想象的功 能就是代替作用。 想象还对机体的生理活动有所调节,如歇斯底里病人想象自已被十字架钉住,手掌 和脚掌会出现血斑。本题需考 生熟记想象的功能,并能灵活应用。 8.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思维的特征。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 实 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 识的高级形式。思维的特征有三个 :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概括性是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把 一 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将多次感知到事 物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事物的内在 联系。题中根据有朝霞过会就会降雨,出现晚霞第二天便是晴天,概括出 “朝霞行千里,晚霞不出门 ”是思维概括 性的体现。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 一 定的媒介和 一 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如人们没有真正 搞清楚宇宙的奥秘,但人们可以根据宇宙中存在的现象
2011年312心理学真题 题解.pdf
下载提示

分享传递价值

QQ
关注微信公众号
添加企业微信客服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