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C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答案与解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注意的含义。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 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属于心理状态范畴。 注意是 一
种心理活动或 “心理动作 ”。感 觉、想象和记忆是认知过程,被称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本题需要考生在记概念
的基础上理解注意的含义。
2.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脑两半球单侧化。阱抵体位于大脑半球纵裂的底部,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横行神经
纤维束,是大脑半球中最大的联合纤维,对两半球的协调活 动有重要作用, 是大脑两半球间 传递信息的神经纤维
结构。 杏仁核与情绪有关。 内囊是大脑皮层与脑干、脊髓联系的神经纤维通过的 一个部位的名称,位于基底神经
节与丘脑之间。 边缘系统位于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缘,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附近的大脑皮层,以及 丘
脑、丘脑下部、中脑内侧被盖等,是 一 个统 一 的功能系统。 本题考生需要记住 一 些与心理机能相关的生理器官,该
部分内容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需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精确记忆。
3.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最小单 位。 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
轴突组成,突触是 一 个神经元和另 一 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 神经 冲动在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就靠突
触。 本题需考生注意区分神经元、突触、树突、轴突的概念及其功能。
4.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视觉现象。 色盲是 一种色觉缺陷,它分为全色盲和局部色盲两类。 患全色盲的人只能看到
灰色和白色,丧失了对颜色的感受性。 患局 部色盲的人中,大部分属于红绿色盲,即不能区分红和绿。 一 般来说,
色盲以红绿色盲较为多见,蓝色盲及全色盲较少见。 各种视觉现象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需考生在理解时记住 一
些视觉现象的例子。
5.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视觉适应。 视觉适应是由 于刺激物的实际作用而引起感 受性的变化,分为明适应和暗适
应。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 过程。 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 亮处
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明适应进行很快,时间短暂。 嗅觉适应和触觉适应都是感受性下降的过程,其中
嗅觉适应会使嗅觉感受性下降得非常明显。 本题需考生区分暗适 应和明适应的概念,以及对这两种适应的含义
要牢牢掌握。
6.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觉特性。 知觉的基本特性包括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和理解性。 整体性:人的知觉系统
具有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综合成整体的能 力。 选择性:人总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把 一 部分事物当做知觉
的对象,知觉得格外清晰,而把其他对象当做背景,知觉得比较模糊。 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
变化,而知觉的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恒常性。 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把
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 题中,依据别人的提示和个人的经验看出了图中内容,这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 本题需要考生对知觉的四种特
性要牢牢掌握,学会根据题意进行分析。
7.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深度知觉的线索。 深度知觉的线索主要有肌肉线索包括调节和辐合 。单 眼线索,包括对象
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运动视差和运动 透视。 双眼视差是双眼线索,人们知觉物体的距
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即双眼视差。立体电影是把物体的距离和深度计算 在内 ,主要依赖于知
觉的双眼视差原理。选项中的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纹理梯度都是单眼线索。 本题需要考生对深度知觉的线索理
解并掌握。
8.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言语的种类。言语通常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类。外部言语又包括口头言语和书面
言语。口 头言语又包括对话言语和独 白言语两种。选项中言语获得和言语理解都不是言语的种类,直接排除。
独白言语是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 言语,它的表现形式有报告、讲演、讲课等。
题中讲儿童抱着布娃娃故事就是独白言语的形式。对话言语是指两个或几个人直接交流时的言语活动,如聊天、
座谈、辩论等。本题需要考 生对言语种类的概念进行理 解并能应用,注意区分独白言语和对话言 语的特征,对言
语种类的划分也不要弄混。
9.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产生的阶段。安德森提出语言产生三个阶段分别是:构造阶段,根据目的确定要表达
的思想;转换阶段,运用语法规则将思想转换成语言的形式;执行 阶段,将语言形式的信息说出或写出。本题属于
记忆性内容。
10.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情绪的理 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了情绪唤醒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源
千环境
2012年312心理学真题 题解.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