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2月24日在六盘水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一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7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排难而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定增长、效益提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发展较快,运行质量和效益较好。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00.55亿元,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22亿元,增长16.7%。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46.08亿元和21.61亿元,分别增长23.97%和2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4.7亿元,增长19.9%。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完成270.38亿元和206.63亿元,增长18.9%和2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7.59亿元,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125元,增长20.9%。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48元,增长17.2%。
(二)“三农”工作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面貌发生可喜变化。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市共兑现涉农补助1.55亿元。粮食产量达82.16万吨,增长2.7%,再创历史新高。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种养业结构趋于合理,规模化水平逐步提高。马铃薯、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分别达126万亩和22万亩;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2.2%。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达176个,共带动13.6万农户实现增收2.62亿元。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2.62万亩和坡改梯工程1万亩,解决了9.57万人和2.1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建成通乡油路124公里和通村公路1508公里,建成沼气池12400口,完成8000户农村贫困户住房改造。农民培训力度加大,共培训 34.36万人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7.3万人。农产品加工发展加快,农产品商品率不断提高。城市、企业、民间的资金、技术、人才正向农村转移,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
(三)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发展势头向好。传统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链延长,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门类和产品种类增多,发展方式逐步从粗放向集约转变。大企业在结构调整中的支撑作用明显。盘江煤电(集团)公司原煤产量突破千万吨大关,响水、松河、发耳等大型骨干矿井建设加快,地方煤矿
六盘水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