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对省情的认识,努力研究新情况、形成新思路、提出新举措、酝酿新突破,在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协调性等方面作了新的探索和实践,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我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
第一,注重从青海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这是过去五年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从省情实际和阶段性特征出发,研究自身比较优势,确立了科学发展、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工作主线。为改变单纯开发矿产资源、出卖原材料的落后开发方式,我们着力实施资源转换战略,推动资源开发向加工转换、延伸产业链条方向发展:深化对青海优势资源的认识,积极发掘高原自然生态、历史和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等各种资源,提出并加快推进旅游名省建设,拓展了青海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领域。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增强竞争优势,我们相继作出了构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整合西宁工业园区等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同青海的实际结合起来,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走出具有时代特征、青海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第二,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做好打基础、增后劲的工作,这是过去五年发展的支撑所在。针对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发展薄弱的现实,我们相继规划建设了一批着眼青海长远发展的交通、能源、水利、通信、地勘等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培育发展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盐湖化工、水电、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针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和城乡差距拉大的现实,我们更加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和均衡性,加强各方面的统筹协调,启动实施了一批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公益性项目,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联动发展、工业和农牧业竞相发展、特色产业和地质勘探同步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实践告诉我们:青海发展起点低、各方面欠账多,只有咬定项目建设不放松,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不松劲,扎扎实实打基础,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坚持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统一,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过去五年发展的特色所在。我们不断深化对青海生态地位的认识,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不考核生产总值、不
2008年青海政府工作报告.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