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人文社科 其他

2022年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docx

理论知识 DOCX   44页   下载50   2024-03-28   浏览6140   收藏75   点赞18   评分-   免费文档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剩余43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2年6月25日) 李强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一、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的五年   过去五年,在上海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同寻常的里程碑意义。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四年亲临上海,出席重大活动、考察指导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交办重大任务、赋予重大使命,为上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掀开了新时代上海接续奋斗、再创奇迹的新篇章。我们党走过百年光辉历程而风华正茂,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愈益展现出蓬勃生机。经历过大上海保卫战的考验和洗礼,人民城市更加彰显出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五年来,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鲜明主题和贯穿始终的突出主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和干部群众,奋发进取、守正创新,经受住了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考验,胜利完成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踏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开创了上海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连续跨过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大台阶,2021年达到4.32万亿元,人均GDP达到17.36万元,相当于2.69万美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2021年,金融市场交易总额突破2500万亿元,口岸货物贸易总额保持全球城市首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700万标箱,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1%,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万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4件。“四大功能”不断强化,“四大品牌”持续打响,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发展壮大,航天航空、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突破跃升。城市数字化转型系统推进,城市发展布局更加完善,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城市软实力全面增强。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隆重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高起点推进,“王牌”作用更加凸显。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加速孕育,上交所科创板和注册制效应不断放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不断走深走实,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丰硕。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全面启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有效实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成效显著,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全市日均新设企业从2016年的1100多户增加到2021年的1800多户,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开放型经济优势更加彰显,截至2021年底,外资企业超过6万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831家,外资研发中心达到506家。2021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1万亿元,五年实际使用外资已达960多亿美元。   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探索扎实开展。人大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地方立法高质量推进,浦东新区法规开创性制定,长三角区域协同立法联动开展,监督工作扎实有效。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深入推进,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质量持续提升,联系界别群众机制深化拓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优势充分彰显。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更加和谐。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积极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政协委员工作站实现全市各区全覆盖,人民建议征集机制日益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扎实推进,城市法规全书应用系统上线运行,法治成为最重要的制度供给和最基本的治理方式。   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彰显新成效。意识形态主阵地巩固壮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城市精神品格成风化人,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特质更加彰显。媒体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主流思想舆论向上向好。文化精品、文艺演出、文博展示、文体赛事精彩纷呈,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书展、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等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演艺大世界”成为国内密度最大、集聚效应最强的剧场群。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趋完善,上海天文馆、上海图书馆东馆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建成,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等加快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城市文脉延续传承,历史风貌充分保护。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升。就业供给量质齐升。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财政支出更多向民生倾斜,公共服
2022年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docx
下载提示

分享传递价值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关注微信公众号
添加企业微信客服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