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24日在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省长
王予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
予审
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
防控转段后
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给予云南极大关心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
作出
重要指示批示、致信祝贺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为云南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劲动力。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三个定位”,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产业化、法治化、生态化、数字化进程,深入实施系列三年行动,难中求进、干中求进、变中求进、稳中求进,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重点领域的一系列趋势性方向性变化得到巩固拓展,迈出了“三年上台阶”的坚实一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4%,规模以
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2%、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粮食总产量1974万吨、创历史新高。新时代以来,我省经济
总量继
2012年迈上1
万亿
元台阶后,用6年时间、在2018年迈上2
万亿
元台阶,面对世纪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用5年时间、在2023年首次突破3
万亿
元大关,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
(一)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改造提升烟草、有色、化工等产业,以
硅光伏和
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电子行业连续18个月保持25%以上增速,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1.2%,开发区
规
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推动工业由传统产业拉动向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转变。花卉、中药材等育种创新水平全国领先,“云岭农科110”创新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有机农产品获证数居全国第2位,打造6个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4
万亿
元。狠抓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和服务质量提升,新增2个
国家文旅融合
发展示范区,普洱
景迈山
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申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引领旅游发展新时尚,接待游客10.4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44
万亿
元。现代物流业总收入突破85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增长4.5%。成功举办2023腾冲科学家论坛,颁发首届“腾冲科学大奖”。新增“两院”院士3名。获批新建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高新技术企业增长25%、总量突破3000
户,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4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6户。
(二)投资结构优化实现新突破。
制定实施高质量做好项目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效。省委、省政府坚持每个季度调度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项目2751个,产业投资增长10.5%、占全部投资比重首次过半、达50.4%,产业民间投资增长8.7%、占全部民间投资的65.8%,投资增长由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拉动向产业投资拉动转变。工业投资增长19.1%、规模和增速均居全省各行业第1位,能源、农业、旅游投资规模均居全国前列。
渝昆高铁
、滇中引水、昆明长
水机场
改扩建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滇藏铁路丽香段、
叙毕铁路
云南段开通运营,124个县(市、区)通高速公路。
(三)对外开放合作打开新局面。
务实推进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创新开行“沪滇·
澜湄
线”“
澜湄蓉渝欧
快线”“中欧+
澜湄
线”国际货运班列,中老铁路发展远超预期,累计发送
旅客超
2500万人次、运输
货物超
3000万吨,运输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12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成为我国联通中南半岛及环印度洋地区的铁路大动脉。
智慧口岸
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省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增长32.2%,
磨憨铁路
口岸成为我国对东盟的第一大铁路口岸。我省投资建设运营的
暹
粒吴哥国际机场如期通航,在周边国家实施58个“小而美”民生项目。加快推进昆明、曲靖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和磨憨、河口、瑞丽沿边产业园区建设,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建成开园。
成功
举办南博会
、旅交会、产业转移系列活动等,省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7%。
(四)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新活力。
推动市场、创新、政务、法治、人文“五大环境”全面提质,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8.02%、
全程网办
率81.97%。创新建设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受到国家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信用建设荣获全国进步单位、特色单位称号。在全国率先启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5.4%。制定实施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新增减税降费及
退税缓费超
45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2.3%。实有经营主体632.26万户、为2020年底的1.7倍,每千人拥有经营主体数首次超过全
2024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