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2日在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北京市代市长 王安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本届政府过去五年的工作,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08年以来的五年,是首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北京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总结提炼了“北京精神”,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圆满完成奥运会和国庆60周年重大活动筹办任务。全面践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依靠举国体制优势,依靠人民群众参与奉献,成功举办了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残奥会,为圆中华民族百年奥运梦想作出了应有贡献。坚持首善标准,全力筹办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实现了“隆重、喜庆、节俭、祥和”的目标。奥运、国庆两大活动的圆满成功,有力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和服务管理水平,实现了“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物质精神财富,推动首都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二)首都经济迈上新台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及时制定实施一系列稳增长、惠民生的具体措施,克服困难,深化改革,经受住了复杂形势的严峻考验,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8万亿元,五年平均增长9.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提高到13797美元,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462.8亿元,年均增长14.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7702.8亿元,是2007年的2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314.9亿元,年均增长17.3%。
(三)经济结构加快调整转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比重分别比2007年提高了5.6个和2.1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由73.5%提高到76.4%,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初步建立,首都经济的特征更加彰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企业总收入2.4万亿元,是2007年的2.7倍。全社会研发强度达到5.8%,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国的38.2%。加快重点功能区建设发展,六大高端功能区占全市经济比重超过40%。突出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完成首钢石景山厂区涉钢产业搬迁改造,累计关闭446家高污染、高耗能